三一全人發展協會執行長沈美珍
健全和諧的家庭關係,一直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價值。面對近年來臺灣社會家庭的解構、社會上種種混亂的狀況、令人咋舌層出不窮的犯罪形態,誠如台灣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鍾思嘉老師說過,所有社會上各種偏差行為的現象都是“種因在家庭、表現在學校、危害在社會”三步曲的終極表現。所以“社會的亂源起因於家庭”這句話是毋庸置疑的!
面對如此洪流,基督徒責無旁貸需要在社會中發揮正面的影響。透過聖經,我們看見“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4:6)。這是上帝對這個世代的心意!上帝看重父親在家庭中的角色,“父親”是家庭問題的核心,要改變台灣家庭的現況,家庭的頭“父親”一定要先轉向。
“父親的缺位”是台灣家庭問題嚴重的根源,有幾個重要原因:
一、實質缺位: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02年6月5日資料,從民國89年到99年這10年間,台灣的單親家庭增加18萬1千戶,其中單親家長性別,婦女占總單親家庭73.8%。顯出父親缺位的單親家庭情況顯著。
二、遠距父親:許多家庭的父親為了工作、經商或犯罪成為遠距父親,這些家庭的孩子雖然有父親,但父親卻長年不在家。
三、教養認知:台灣社會對於教養兒女是父母共同的責任並且彼此有不同的角色任務,這樣的觀念仍然普遍不足。於是縱然父親天天在家,但許多調查證明在父親與孩子相處的質與量上,都明顯欠缺。
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在2008年美國父親節演說中強調,黑人社區的小孩中,缺父的孩子將來貧困比一般孩子高5倍,棄學高9倍,被送進監獄高20倍。2013年中國軍區總院調查未成年網絡成癮病例進行統計時發現,排名第一的傷害是父愛缺失,占87%。雖然,我們不能說單親的孩子一定會有偏差或犯罪的行為,但偏差或犯罪的孩子中有高比例的單親孩子確是不爭的事實。這些數據也提供給臺灣社會作為借鏡。
非常感恩的是,上帝給台灣社會一個寶貴的禮物—“我是好爸爸”一書的作者Gregory Winston Slayton先生適時的來到台灣分享生命見證,傳遞做好爸爸的信息。(他是一個從小被酗酒父親拋棄的白人單親孩子,卻因着一個台灣家庭給了他基督的信仰及美好父親的形象,改寫了他的人生故事,成為一個橫跨創業、投資、外交官、教育等多個領域跨界的成功者。)出版這本書的遠見天下出版社負責人高希均教授也表示,樂意成為一起推動好爸爸運動的伙伴。
Gregory Winston Slayton先生將於八月份展開全省巡迴演說,8/2板橋(上午),台東(晚上)、8/3高雄、8/4花蓮、8/5台中、8/6桃園、8/7基隆,同時結合第一屆華人微電影金鷹奬(主題:父親)入圍影展。並參加8/8父親節當天在台北舉行的“第一屆金鷹奬頒獎典禮暨向爸爸致敬晚會”,擔任頒獎嘉賓。
敬請上三一全人發展協會網址:www.31hda.net 或洽(02)2502-8790賴小姐,關注各項相關活動的詳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