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博士
趙曉簡介: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前國資委研究中心宏觀戰略部部長;中國經濟學獎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體改研究會特約研究員,中國體改基金會學術委員。趙曉博士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改革》、《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等核心刊物上發表文章多篇,出版專著多部,在通貨緊縮、對沖基金、中國的財政危機、政府效率的改進、中國經濟增長的真實性、民營企業家的“原罪“等許多問題的提出和研究上都走在時代的前沿,尤其是《有教堂的市場經濟與無教堂的市場經濟》一文,開創了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市場倫理研究的先河。其後,又以《有十字架的變革與無十字架的變革》對於中國的變革做了進一步的思考。趙曉博士被認為是當前中國大陸最活躍的青年經濟學家之一,其財經評論文章時常見著於中國的著名媒體,並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我們時代的青年領袖”。
根據著名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所著《世界經濟千年統計》一書,從公元1-1820年之間,中國的GDP總量一直佔世界的1/4-1/3左右(按購買力平價計)。中國持續領導世界經濟近兩千年,不愧是一個偉大國家。中國落後了一段時間,在過去三十年中卻又以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持續高速增長而再度復興。雖然,“中國威脅論”、“中國崛起論”時常充斥西方國家。
但大家有否想過,中國其實是在重新回到原本屬於自己的位置,而今這個位置曾一直屬於中國幾千年。從這個意義上,筆者曾對國際朋友一直強調,中國並非“崛起”而是“回來”,或者說“王者歸來”,回歸於她千年固有的王者之位。在現代社會中,一個國家的強大,必定需要一批強大的企業作後盾。中國在重新成就其偉大之時,必然需要也必然造就許多偉大的企業,這可以說是中國企業千載難逢的機遇。
2009年,在外部金融海嘯,內部結構危機的雙重打壓下,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了8.7%的高速增長,GDP總量已接近5萬億美元,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相差無幾。實際上,到本文發表時,中國肯定已經超過了日本經濟的總量。而中國企業,在過去30年已經取得“好的成就”,許多企業開始成為世界老大或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對手,這標誌著中國企業已經完成了“從糟糕到優秀”(from bad to good)的轉變,而在中國經濟繼續高歌猛進的歷史機遇下,未來20年,中國企業的使命便是完成“從優秀到卓越”(from good to great)的進一步轉變。
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來,一大批中國企業已經成長起來,可以說,中國的優秀企業已有許多,但是卓越或者說是偉大的企業卻鮮有,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但是,從現在起,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必將成為未來三十年中國企業的使命。讓我們先來釐清何為“優秀企業”,何為“偉大企業”。這兩個概念為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柯林斯首倡。結合柯林斯的經典研究,再加上筆者自己的研究體會,我們提出:偉大企業是具有偉大的企業文化;偉大的團隊(員工);偉大的社會貢獻包括科技創新貢獻,也包括社會責任貢獻如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改善社區環境、推動社會進步等,進而具有偉大的外部形象和社會影響力的高速增長的優秀企業。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描述:
偉大企業=
高速成長+偉大企業家+偉大團隊(員工)
+偉大企業文化+偉大的社會影響力
上述公式意味著,偉大的企業首富當然是能夠持續創新進而實現持續高速成長的優秀企業,但卻不止於此。能夠持久成長的、在市場激烈競爭中獲利的企業還只是優秀企業而不是偉大企業,因為高速成長只是優秀企業走向偉大企業的必要條件,卻非充分條件。
優秀企業主要涉及到各種條件下高速成長的內涵。在本文中,我們將主要討論偉大企業超越於優秀企業的部分,而不再去梳理優秀企業的概念。首先,偉大企業首先必須要有偉大的企業家加上一批偉大員工形成的偉大團隊。尤其是偉大的企業家,柯林斯等人稱之為“第5級經理人”,對於偉大的企業的塑造非常重要。這些第5級經理人最大的特性是同時具有謙遜的品質和堅定的意志,這種似乎矛盾的雙重性格也因此使他們既能夠腳踏實地地一心一意做企業的事情,又使得他們能夠直面殘酷的現實而毫不逃避卻又信心滿懷。
這樣的企業家很少,在我接觸的中國企業家群體中,王石算一個,軍人出身的他既像土匪一樣執著,又充滿書生情懷,心胸坦蕩、開放,能夠兼容並包涵各種意見。如果万科成為偉大的企業,我不會意外。
古語云:“為臣之道在於知事,為君之道在於知人”。第5級經理人在尋找接班人時,也同樣會尋覓第5級經理人,如此良性循環下去,企業便會逐漸建構起能夠“基業長青”的根基。偉大企業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偉大企業家保證在其跨越優秀後,還能將偉大的事業繼續下去。這在柯林斯等的研究中被證實為偉大企業實現跨越的癥結之一。偉大和優秀有時其實僅一牆之隔。例如,兩者都表現出高速的增長。
不同之處,偉大的企業從不為了增長而增長,也不為了壯大而壯大,甚至不刻意看重企業的目標和戰略,對它們來說,這些都只是自然而然的結果而已。柯林斯將之形像地說成是一輛不知開往何處的大巴,卻能把不適合的人請下去,而將那些最合適的人招攬過來。企業不是設置職位後,再去尋覓人,而是尋覓到合適的人之後,為之尋找合適的職位。雖然尚不知道車行駛的方向和目的,但這正是這些“賢士”們會去做,也會做好的事情。他們不是抽象的沒有血肉、沒有意志和情感的“經濟人”,而是“賢士”。 “賢士”們為了追求自己價值的實現,幹勁兒十足。因此,企業這輛大巴的行駛方向既不會有偏差,又動力十足,通往偉大的目標也是必然。
偉大的企業不會刻意地去吞併、擴張,而實現市場佔有率的提高、行業份額的上升。從這個角度,擺在我們眼前的一個教訓就是豐田。豐田“召回門事件”內在導火索就是企業盲目擴張,這不得不使我們去深思。相比豐田,偉大的企業家和員工們從不去思考如何變大,而是思考“我們能在什麼方面成為世界最優秀?” “我們對何充滿熱情?” “我們在哪兒能夠獲利?”
當這三個問題答案恰有重合時,他們便得到了解答。試想,一件你有興趣做的,又是你能夠從中獲得豐厚利潤,而又有天賦做得比別人更好的事兒,你如何會做不好?這不得不說是他們的高明之處,而企業的增長、壯大,似乎根本不必提到桌面上來,它們自然而然地伴隨著企業跨越偉大的同時成為了現實。這正像聖經中耶穌教導的一句話,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然後你們所需要的一切自然就會加給你們。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偉大的企業必然有其偉大而且獨到的文化,就像一個具有優秀品格的人一樣,我們也可以將企業文化稱之為企業的優秀品格。這些偉大的企業家和賢士們,將形成何樣的偉大的企業文化呢?可想而知,它必然是一種自由與責任對等的文化,是嚴格、進取卻不苛刻、殘暴的文化。企業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將充分尊重人格,充分地實踐著人與人的平等,卻又秉持著只做那些有興趣做、有利可獲又能成為最優秀的業務的理念,不錯過任何一個良機。在這些訓練有素、非常完美的文化之下,企業才能夠完成偉大的跨越。偉大的企業家去招攬賢士,他們的合作又形成了一種獨到的企業文化,這又促使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好比是水到渠成。
偉大企業還必然具有偉大的理想,特別願意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促進社會進步。當今世界,人們不單關注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而且日益關注其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因此,不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遲早會被市場和消費者淘汰,而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推進社會進步的企業才有光明的前途。
我還是拿万科來說事,因為觸發我思考要寫這篇文章的正是万科及其所作所為。眾所周知,万科通過過去20多年的努力,在2007年如何時就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住宅公司,其一年的竣工量大概相當於全美國住宅竣工量的三分之一。万科已成為世界最大,其未來的目標是什麼呢?在2010年2月召開的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屆亞布力年會上,万科董事長王石曾表示,到2020年万科所有的新建住宅均為“綠色住宅”:達到國家的三星標準;採用工業化的建築標準;建築材料節能30%使用能耗比普通住宅低2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佔10%。此外,万科正雄心勃勃地推進小區垃圾分類推廣項目,預計到2012年,万科自己的小區一年就能減少14萬噸的垃圾。万科還準備要帶動萬通等中城聯盟的一批中國城市領軍房地產企業,進而帶動全中國的房地產公司都這樣做,如此無論中國的節能減排也罷,中國幾年的衛生文明也罷,可望因万科如此積極的推動而走上一個新的階段。
万科是一個有 理想的企業,万科未來的理想目標顯然也非常偉大!作為中國房地產業的龍頭老大,万科選擇了綠色經濟,未來要發展綠色住宅。當綠色的旗幟飄揚起來的時候,万科也將拿到走向世界的通行證,而不局限於民族企業。
万科正在做的以及將要做的,也許只是些“小事情”,但是將環保放在企業利潤之前,將社會責任放在企業活動之前,這不得不說是企業家的大思想以及企業的大氣魄。從這個意義上講,万科已經邁開從優秀走向偉大的歷程,在未來三十年中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的偉大企業。
在万科的身邊或身後,一定還會有其他的中國企業。它們是誰呢? 華為、海爾、聯想、阿里巴巴、百度… … 請大家睜大著眼睛去尋找,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國有企業必定不在此列!
企業的責任不僅僅是迎合消費者們的需要,創造出被需要的產品,也不僅僅是要在製造產品的同時保護環境、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關注公益事業,企業更高層次的責任是要去通過自己的產品而推動社會與文明的進步。這才是偉大企業命定要做的事情。微軟創立之初的一個理念是要每一個人的桌上都有一個PC,若干年後的今天,這個理念正日益在全球實現。微軟也因此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所以,即便微軟明日即滅亡,它也是一個偉大的公司。一個企業,足以發現並培育一個行業,拉動這個行業向前發展,甚至推動社會與文明的進步,這就成其為偉大企業。
一個企業如果擁有偉大的企業家、員工(團隊)和偉大的企業文化,同時,又能夠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從事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甚至推動社會進步的文明事業,則無論是企業的收益還是企業形像以及社會影響力都將走向偉大。
毋庸置疑,對於絕大多數企業而言,也許做一個優秀的企業就足夠了。沒有偉大的禀賦和環境,當然不要盲目去追求偉大。但從中國未來發展趨勢來看,中國正處於一個偉大的轉型與上升期,政府、員工、消費者的共同進步將呼喚偉大企業的出現,同時靠著這些偉大企業,更加實現中國偉大的複興。因此,在改革開放三十後,像万科這樣的少數企業踏上“偉大”的征程,完全是順理成章的事。
我們深知,歷史悠久的企業不一定是偉大的企業,龐大的企業不一定是偉大的企業,世界五百強企業也未必稱得上是偉大的企業,他們只是優秀的企業。而要成為偉大的企業,則必定要從“優秀”的外殼之中抽脫出來,只有破繭而出,才能化為美麗的蝴蝶;只有浴火重生,才能成為百鳥之王;只有越過龍門,才能騰飛於天際!
中國企業的從優秀到偉大的道路必定是“路漫漫其修遠”的新的長征。在激蕩的三十的之後,未來三十年,讓我們去觀察和見證,誰將是中國未來屹立於全球的偉大企業。同時別忘了,我們都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那就是投資於這些企業,與偉大同行,分享其收益。這也將是投資者在中國的
偉大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