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臣

現在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梗、腦梗、癌症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簡稱慢性病)在全球氾濫,醫院人滿為患,更可憐的是全球那麼多現代化的大醫院卻治不好慢性病!得了慢性病就要終身吃藥,並且藥越吃越多,一個個成了“藥罐子”,生活質量那就甭提啦,最後還是死於各種並發症。熟悉嗎?這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那麼,現代醫學(俗稱西醫)為什麼稱慢性病為終身病,就是治不好呢?原因很簡單:就是沒有從“
根”上治,不知道“病根”何在?只是在控制症狀延長壽命。

試問慢性病的“病根”到底何在?

“病根”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包括人的衣、食、住、行、工作、娛樂、人際交往、思維模式等很多方面,這些方面長期的不健康,超出人自身的調節能力,損傷越來越大,病必做成,稱為生活方式疾病。生活方式疾病是​​發達國家在對一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進行了大量的流行病調查研究後得出的結論。這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就是人們的不良生活方式。斬草要除根,要根治慢性病,也一定要去除“病根”才可以!那麼,這麼淺顯的道理為什麼沒有引起

1. 人們不知道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人們心中只有一個大概的模糊的概念,甚至其中有很多誤區;

2. 人們不知道生活方式是怎樣影響他的健康或又是怎樣導致他的疾病的;

3. 改變總是痛苦的,一般情況下若不是得了絕症,大夫告訴你必須改正什麼否則就沒命的話,人們也不願意主觀去改變。也就是說人們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到。

下面筆者就上面三個問題和大家做一探討:

首先,第一個問題: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

簡單地說,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造物主在健康方面製定的律(稱為“健康律”),又稱為法則、規律等,不管你承認它與否,它都真實地存在著。它像自然律一樣,人們只能遵守,不能違背。遵守就蒙福、健康;違背就招損、生病。舉例來說,上帝創造了白天和黑夜,古人就發現了這個規律,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觀現代人的熬夜,半夜不睡覺,完全違背了上帝制定的人的睡眠規律,經常如此,又怎能不生病呢!國外專門研究睡眠的機構已證實這一點:晚上十點到凌晨兩點是人體自愈系統和免疫系統修復的最佳時間。
就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這個問題,筆者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學習,綜合了營養學、健康管理學、中醫養生學、自然醫學等領域中眾多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總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八要素,它包括:飲食、運動、飲水、曬太陽、節制、新鮮空氣、休息(睡眠)和信靠。這“八要素”涵蓋了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八個方面,有理論有實踐,如能照著去行,必能為你的健康保駕護航。

其次,第二個問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人體帶來的傷害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一下遺傳因素,有人可能要問生活方式疾病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的,那和遺傳就沒關係嗎?那我們還研究基因幹什麼?關係當然是有的,不過不如人們想像的那麼密切。簡單地說,基因自身並不能注定您會患上某種疾病。基因必須激活或是顯性之後才能發揮它的作用。營養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它能決定基因(無論是好基因還是壞基因)是否能夠表達。也就是說如果您有某種疾病的遺傳基因,您只是有這種發病傾向,比沒有這種基因的人更易得這種疾病,但卻不一定發病,發病不發病的開關在飲食營養等方面。
生活方式包括的層面太多了,比方說壓力,有人說壓力是萬病之源,它對人的傷害之大怎樣描述都不過分,但因篇幅有限,我這裡不再贅述。下面我想重點談一點飲食方面的問題。
回想在六七十年代,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高,在那種環境之下能吃飽就不錯了,吃肉簡直就是一種奢侈,生病的人很少,比如像: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癌症等。當社會向前發展的時候,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而人們的身體也在慢慢的發生變化。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餐桌已不在是粗茶淡飯了,而是大魚大肉,生猛海鮮,無葷不開席已是人們的標準。工業現代化讓人們把本來是用來走路的腳給四個輪子代替了。過去十分結實的身體現在也變得越來越胖了,過去的健步如飛成了今天的小企鵝。於是,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癌症等就成了這個時代的象徵。
現代人在飲食方面的問題特別大,比如:因過度貪圖美味吃太多的動物性食物;炒菜加過多的油、鹽,並且高溫烹調,否則認為不香!主食都經過精細加工(有資料顯明精加工導致84%的營養素流失);入的蔬菜水果嚴重不足,並且蔬菜大都經過炒、煮或焯;過多的食物添加劑和垃圾食品氾濫。總之,現代人攝入的食物大部分是低營養高能量密度的食物並且含有很多對人體有害的毒素,長此以往,這已足以導致各種疾病。有人說病是吃出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的,並且千真萬確!
筆者的這些觀點,已被現代科學研究充分證實。
筆者這裡向讀者鄭重推荐一本書:書名叫《中國健康調查報告》,為美國康奈爾大學國際知名的營養學家坎貝爾(T.Colin Campbell)教授所著。坎貝爾教授是一位正直的有良知的嚴謹的科學家,他在實驗室做了大量動物實驗,其中一個項目做了長達27年,得出的一組組科學數據不容置疑。更難得的是坎貝爾教授和英國牛津大學理查德.佩托(Richard Peto)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黎均耀和劉伯齊教授、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研究員陳君石院士共同主持了,90年代初在中國24個省、市、自治區的69個縣開展的關於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長達20多年的流行病學研究。這項流行病學研究與他幾十年的動物實驗完全吻合,結論完全一致: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會導致各種慢性病的發生(如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癌症、骨質疏鬆等);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最有利於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同時,這本書中記載的約翰.麥肯道格爾醫生和埃塞爾斯廷醫生在診所和醫院做的大量臨床工作同樣證實了坎貝爾教授的研究結果,充分的說明了膳食結構可以帶給我們健康的身體。

最後,第三個問題:如何做到?

做到以前首先要知道,也就是說人們需要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筆者前面提到的健康生活方式八要素,要全面學習需要八堂課。學了以後要實踐它同樣需要專業人員的指導和陪伴,單靠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往往失敗,因為改變總是痛苦的!因此,對於患者而言,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還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海外有不少醫療和健康機構開始積極地採用飲食調整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治療慢性病,例如美國加州的格森研究機構(Gerson Institute),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堅持不懈,使用飲食療法和其他一些輔助療法治癒了成千上萬的癌症和其他慢性病病人。 n.99(恩典久久)樂活生機健康館也是國內目前比較少有的幾家從事這類健康教育和慢性病健康指導的專業機構,它以坎貝爾博士的營養學理論為基礎,參照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營養與癌症預防推薦方案,推出健康生活方式八要素,並量身定做了“健康之旅”活動,通過幾天的外出旅遊和休假,傳授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手把手地教學員辨別食品的優劣,製作健康餐,調整作息時間,發現和根除負面情緒因素,實施具體可行的運動方案,再配合自然藥物、自然療法等自然醫學調理,去除慢性病的“病根”,用幾天的時間教會學員一套終生受益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病的學員通過幾天的生活方式的改變發現免疫系統和自愈系統在逐漸恢復正常,經過日後的堅持實踐,很多學員從根本上逆轉了慢性病。 “健康之旅”已成功舉辦多期,效果之好引起業界轟動。

n.99樂活生機健康館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十里堡路28號
新華聯麗景7號樓商2
電話:010-85818646 / 010-85814788
網站:http://www.n99world.com

 

專家簡介:

李厚臣
高級營養培訓師
自然養生專家
主攻自然醫學對慢性病的治療和預防。

李先生畢業於山東醫科大學藥學系,本科學歷,從醫多年。先後師從於香港林敖梵、澳門張培光、協和醫科大學著名健康管理專家黃建始教授等名師學習現代營養學、健康管理學,並參與組織了首屆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健康管理師的培訓。近些年專心研究自然養生和各種自然療法,結合自己多年在藥學、營養學、健康管理學、中醫養生、自然醫學等方面的學習和實踐,首創了“六大自然療法調治慢性病”的體系,並積極實踐,親自調治了數百人,效果奇佳!
作為基督徒,領受來自上天的恩典並博覽群書,創立了“健康生活方式”系統理論體系,正多方實踐和大力推廣。曾在國內多家大型機構進行營養培訓諮詢、健康管理、自然養生、自然療法講學的工作。現在基督徒企業n.99(恩典久久)中國區總部任高級營養師和高級健康培訓師,其參與創辦的“恩典久久健康之旅”活動在業界引起轟動。更多信息可訪問:
www.n99worl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