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遐(轉載經蘇崇武先生同意)
蘇崇武簡介:
蘇崇武先生(Morley C. Su) 是國際能源系統集團濟豐環保科技諮詢 (上海) 有限公司總裁和濟豐興業董事長。 1978年獲台灣大學社會學學士學位,1983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MBA,2006年獲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主體研究方向是“跨文化管理和商業道德”。在美國和亞洲有近25年的商業和管理經驗,取得美國註冊會計師資格。蘇崇武先生2006年起被聘為重慶工商大學國際商學院客座教授,擔任《跨文化管理》課程授課任務。 2010年被聘為重慶工商大學MBA學院首批特聘MBA兼職教授。
《滬港經濟》記者(以下簡稱“記”):如果把一個人魅力定為100分,你覺得你的魅力指數是多少?為什麼?
蘇崇武(以下簡稱“蘇”):我覺得,一個人有沒有魅力,不在於他自己怎麼看,而在於別人怎樣看他。魅力的訣竅不在於“他有”什麼財產,或是“他有”什麼成就,而至於“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中國人說見賢思齊,一個人如果能夠被別人發自內心地喜歡接近他,願意成為他那樣的人,這就是一個有魅力的人。
記:有人覺得人的魅力來自於外貌,或者來自於金錢,你覺得作為一個男人,魅力應該來自於哪裡?
蘇: 男人的魅力來自他內心對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們的真誠。一個男人有沒有魅力,可以從他身
邊三類女人對他的認可度來衡量。一類是媽媽和媽媽的同輩;一類是太太和太太的朋友;第三類是女兒。如果一個男人在這三類女人眼裡都有魅力,這就叫做真魅力。
1999年,我43歲那年,老闆想讓我帶著2000萬美金,來上海成立一個全新的IT公司。就在任命即將發出的前幾天,我約了老闆向他請辭。那是一家我工作了13年的公司,我請辭的原因是要回家盡孝道。那年,我的母親將近80歲,因為40多年的糖尿病,導致腎功能衰竭,又患有老年癡呆和尿毒症,每個星期都要去醫院做三次透析。
我覺得,此時我不應該到遙遠的上海開疆闢土,而是必須放下手上的事業去伺奉母親。當時,母親見到我很高興,媽媽對我說,兒啊,我的積蓄快要用完了,可能以後要靠你哦。我對母親說,媽媽,你放心。從今以後,你住哪裡,我就住哪裡,我吃什麼,你就吃什麼,我的錢就是你的錢,我的錢給你養老絕對夠。我覺得,一個男人首先要能和媽媽說:媽媽,你放心。
記:作為一個經營者,你覺得你還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的魅力?
蘇:一個企業家若是能夠兼顧好自己的健康和家庭,給屬下的經理人作榜樣,讓高管的家人有幸福的盼望,是我們作領導的人要共勉的責任。男人是否有魅力,就得看他有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母親的心目中是個好兒子、在女兒的眼裡是個好父親、在太太的心中是個好丈夫、在老闆眼裡是個好下屬、在下屬眼裡是個好上司、在學生眼裡是個好老師、在老師眼裡是個好學生,在朋友群裡是個好樣的、對於國家是個好公民;一個有美好人生的人是有魅力的,這也是我常常自省和一直追求的。
記:你最欣賞的企業家是誰?他身上最有魅力的是什麼?
蘇:我認識很多有魅力的企業家,可是我最欣賞的是我父親;他的一生經得起近距離觀察,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影響忒大,我們做人父母的要特別留意了。我的父親愛國,抗日戰爭的時候,從南洋回國從軍;回想我自己1999年全家搬到大陸,變賣在美國的一切財產,並願意將餘生奉獻給祖國,肯定受到父親的影響。在金錢上,作為成功企業家的父親,總是慷慨地對別人施捨,常告訴我們不要和小販討價還價,因為他們謀生不易。
但是對他的兒女們,卻很有智慧地我們說,不要想爸爸留任何錢給你們,免得你們兄弟反目。
記:要想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人,是不是要經過時間的歷練?
蘇:人生的歷練和我們“覺醒”的早晚是有緊密關係的。我35歲的時候已經非常少年得志,不知不覺就自命非凡,目中無人,唯我獨尊。正所謂“往來無白丁、出入皆將相”,經常開會的人是香港政府的工業署長、銀行行長;拿的是首屈一指的學府芝加哥大學的文憑、普華會計師事務所的CPA;投資了5000萬美金,建了全香港最大的廢紙回收造紙廠,居然成為有史以來唯一的一家獲得了第一屆香港總督工業獎的環保成就的造紙廠(通常是被開污染罰單)。
1992年,我的事業可以說是如日中天,中國人說的“五子登科”——銀子、妻子、車子、孩子、房子,我都有了,在別人眼裡我的人生太完美了。可是實質上,我的太太正準備和我離婚。
我認為自己是個標準的好丈夫,家裡衣食無缺,可當時我75%的時間都在出差的飛機上,回家的25%時間都在倒時差;與妻子、女兒見面的時候,“批評指教”居多,久而久之,我就不大受歡迎了。同時,我的健康也亮起紅燈:脂肪肝、糖尿病、腎結石、痛風、頸椎病,接踵而來。
我很慶幸在我的人生很早就經歷了世人所羨慕得膚淺魅力,隨之而來的“代價”卻成了我的鬧鐘,給了我“覺醒”的機會,開始了“第二次”魅力人生。智慧之門朝我打開,教導我嘗試著做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我在45歲時完成了第二次做好兒子的心願,在我母親去世的前兩週,我日夜在她身邊陪伴,在她昏迷中,我對她說話、給她唱歌,告訴她我愛她,代表我離世多年的父親,誇獎她是最好的妻子,我親眼看見了母親去世前,難得睜眼的片刻,她最後的笑容,萬金不換。
十幾年後的今天,我常常碰到50多歲,60歲的中國企業家,他們個人的身家雖在10個億,甚至100億,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孤單、鬱悶。一個在事業上頂尖的著名企業家,他的太太要和他離婚,他早期一同打天下的高級骨幹,現在很多都是億萬富翁了,卻對他恨之入骨;他的子女不想在他的企業工作,偶爾這些痛處浮上心頭,痛得無比。許多人,不肯被這“鬧鐘”叫醒,繼續翻個身,又熟睡到成就的大夢離去。我最常聽到的哀嘆,就是他們天人交戰,怨自己為什麼不黑一點,狠一點,野蠻一點,至少事業可以在大五倍,可能就會開心一點了。
記:原因是什麼呢?
蘇:我們常常走進一個人生迷局,以為是盤旋向上的,其實是螺旋向下,最後我們成為成就感的奴隸,因為我們對成功的定義太單一、狹隘。我們總覺得自己抓住了物質,卻常常反是被物質捉住,自己成了自己慾望的奴隸。
記:那你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樣的呢?
蘇:人生的美好需要有三面兼顧的智慧,缺一不可。衡量成功的魅力人生,有三個方面:物質、精神
和人際關係。物質(名利)是絕對不可缺的,重要的是不要讓它成為我關心的全部,不要讓名利作我
的的主人。
精神面是大我,物質面是小我。中國企業家多多少少都有點儒商的嚮往,因此在精神面上,成功了的企業家應該有一個更高的追求,那就是要愛國,我們有責任建設一個富強美好的中國;物質應該只是工具,使我能做對國家社會更有意義的事情。在人際關係層面,成功企業家要有愛別人的胸懷,不能只愛自己。我們可以從愛家裡的人做起。“齊家、治國、平天下”還是可以作為現代儒商的標杆。
總的來說,在精神面上,愛國家愛社會多一點、少愛一點金錢積累;不行賄,多專注做一些打造企業長期競爭力的事情。在創造價值和產業升級上多花點力氣,少花點心思去做那些短平快的事情,這樣才真正有助於中國的產業升級。在人際關係面上,要多愛家,少愛一點自我成就。我們都太過只愛自己;一切都是為了我的事業、我的成就、我的升遷;很少留心別人的感受。這不是值得驕傲的,乃是缺乏智慧。
唯有三面兼顧,才能有美好的人生,才能得到別人的羨慕和祝福。當你臨終的時候,有人會因為你
的離開而捨不得,而不是只面無表情不得不來的人來送個花。送花不如眼淚,捨不得的眼淚,和感恩的眼淚。我父親的告別式,給我看到他一生的成功。我們為人父母的,能夠給子女留下最大的財產,是一位令他們引以為榮的父親或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