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論壇報-記者李容珍專訪
辦公大樓也有教會:教會、協會、公司三合一
今年初的「台灣牧者國是論壇會議」決議,將從今年起連續十年推動「好爸爸運動」。而在六月12日在台北靈糧山莊及八月份在全台各地舉辦的「好爸爸特會」,擔任主要講員的史雷頓(Gregory W. Slayton)教授,即是三一全人發展協會所推介的。
把錢給出去,人也走出去
這個在台灣成立才一年多的協會,對許多人可能有點陌生。負責的張泰然牧師和沈美珍師母受訪時說:「我們是一個協會(三一全人發展協會),也是一家公司(璀尼西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對內也是一間教會(三一全人教會)」。「我們不建堂、不買堂,不論是協會、教會或公司全是屬神的事工,所有的盈餘全數用在宣教和慈惠工作,絕不存留一毛錢」。「我們把錢給出去,人也走出去」。如同三一全人發展協會的使命:「以愛更新個人生命、以愛建立家庭和睦、以愛影響社會風氣」;禾場領域:「個人、家庭、社會」。
從傳統地方教會成長、受洗、接受裝備、獻身傳道,並在地方教會服事多年,因著上帝的呼召,及路加福音五章1-11節「把船開到水深之處」經文,他們夫妻決定到中國大陸。在大陸八年間,夫妻倆開始進入職場「織帳篷」的服事。他們應聘在一家國際企業,用專業投入員工關懷、發展和危機處理,幾乎工作、生活和服事都在一起。他們下班後也陪伴、帶領、輔導五個團契,栽培許多年輕人。雖然各團契人事財務各自獨立,但若有聯合性的聚會或救災行動,就會結合海內外資源一起投入。如在汶川大地震,他們召募災區服務隊連續三年八次進入災區,參與心靈重建,帶領許多人信主。
建立一個「神同在」教會
2012年神又帶領他們回到台灣,九月2日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會議室開始有主日聚會。雖然曾有兩個教會邀請他們去牧會,但經由禱告,從撒迦利亞書二章4節經文讓他們看到,他們就是要建立一個無牆的教會,不只是外面無牆,裡面內在也是無牆的,沒有宗派、省籍或是靈恩、福音派別之分,最重要的是「神的同在」。後來人數增多,就搬到林裕國弟兄為他們預備的國際聯合辦公室,可容納五十人的聚會所在。
由於內政部近年規定,申請設立教會必須要有不動產建築物,如果沒有不動產就要用協會名義申請。因此他們就用(宗教類)社團法人台灣基督徒三一全人發展協會來向內政部註冊登記。因此對於政府用協會名義,對於教會內部則用教會的名稱,也有主日運作模式。
三一全人發展協會的異象:「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張泰然表示,廿世紀時是「領袖」、「家長」式的領導,一個人帶領,後面的人跟隨;廿一世紀稱為「僕人式的領導」,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弟兄姊妹是肢體。
他提到,如果弟兄姊妹領受神給的恩賜和託付,教會就會去「成全聖徒,各盡其職」,把物力、人力和財力資源供應給他們,讓他們向左向右發展;與一般教會是先有異象,然後決定今年要做甚麼,弟兄姊妹跟從,作法有所不同。
例如協會名譽理事長孔毅弟兄,希望把過去職場的經驗能夠傳承和成全;而協會就是去「成全支持」孔毅弟兄的使命。理事長李誠志弟兄在北京認識史雷頓,史雷頓邀請李誠志弟兄成為伙伴,希望能推動家庭事工,協會就去「成全支持」李誠志弟兄在家庭、好爸爸運動事工。又如教會有一群青少年,協會就委託他們支持奉獻的一個領袖協會幫忙訓練帶領;一群敬拜同工,也委由一個敬拜的福音機構來訓練,而不是所有事情都自己做,乃是資源的共享,也成全這些福音機構,恩賜能夠發揮出來。教會是人力、物力、財力的聚集,但不應「聚為己有」。
成全聖徒、各盡其職
沈美珍也表示,弟兄姊妹在外面的服事,與教會的異象能夠結合,教會就可以一起配搭,並且全力支持。又如教會支持一位姊妹在社會的基金會工作,協助弱勢兒童藉由閱讀的改變生命計畫,在近端召募七位志工的培訓管理,在遠端的場地視訊設備,既是慈惠又是福音預工。他們認為,弟兄姊妹在職場全時間的服事,就是可以榮耀神的地方,無論他們從事哪一個行業,教會就是去幫助他們成為「卓越」,在職場有美好見證。
她表示,過去在職場服事的經驗,看到弟兄姊妹來到「教會的樣子」,卻看不見他們在「職場的樣子」,因此他們常提醒弟兄姊妹,第一優先把工作做好,在職場發揮影響力。因為「職場就是福音的禾場」,不是只有在教會才是服事神,在工作中就是服事神。
沈美珍也表示,神給他們一個特殊的結構,「三一全人發展協會」面對社會,包括職場、學校、社區,所以「好爸爸事工」不僅連結教會,未來也可能進入學校和社區。「三一全人教會」則可以面對、連結眾教會。
成立公司做福音預工
他們在台灣也成立璀尼西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沈美珍說,過去在大陸期間,她研發許多員工課程,包括團隊建造、員工關懷和成長課程,另外還有專業的諮商輔導和員工培訓。他們找企業合作,經由評估,有可能是陪伴某個高層主管,也有可能是面對核心團隊,或量身訂作合適的團隊建造課程等。
最近他們完成台灣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創業後的團隊建造課程,課程中雖不談神,但完全是用神的核心價值,談誠信、溝通協調,都有神的真理。他們也幫助一個大型企業設計年會課程。這些完全按照合同簽約計酬,雖是一個營利的公司,但扣除成本,所有盈餘全作為聖工之用,完全是社會企業的操作觀念。而且不論教會、協會或公司的帳務,全委由會計師管理,完全按規定公開徵信。
所以去年底,雖然教會僅有卅四人,他們毫不保留地將半數以上的經費,用在四個宣教和慈惠機構上。張泰然說,教會前三年的目標是「往下扎根」,不急於佈道事工,重在個人生命造就,生命與主連結。沈美珍表示,過往弟兄姊妹到教會就是期待聽道、被牧養,但是在三一全人教會,沒有一個人坐在那裡、等在那裡聚會,都要起來服事,搬椅子、接待、倒茶水,另有一些人守望禱告,大家就像家人一樣。
最近他們也進入內湖科學園區,每周二、四上午開始在企業駐點,透過舉辦講座課程,如「職場EQ」或「青年人的戀愛交友婚姻觀」等,希望能進到職場做福音預工,也接觸、幫助他們。
張泰然說,他們不是教會要多大、人多少,而是希望有一天主再來,每位弟兄姊妹能坦然面對主的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