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華
領導者是一個影響他人以完成不尋常事功的人
璀尼西企業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璀尼西電子季刊》。首刊就追求卓越的主題,專訪了在通訊及半導體行業享有盛譽、且有三十年企業領導經驗的孔毅先生。孔先生卓越的領導有著豐碩的成果。
1991-1994年,孔先生擔任Motorola半導體FSRAM事業部總經理期間,使全球市佔率從第六前進到第一,把業務從原來的每年四千萬美元虧損轉到三千萬美元盈餘。
1995-2002年,孔先生擔任Motorala通訊手機部亞洲總裁時,帶領團隊在中國及台灣市場上贏得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領導地位。該業務收益也從2億美元提升到40億美元。
孔先生目前經營上海一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E28 limited,從事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的研發設計業務。
孔先生也是璀尼西企業管理諮詢公司(上海) 的董事及專業講師,從事“影響有影響力”的培訓及諮詢工作,藉此竭力栽培中國經營,使之成為時代接班人。
璀尼西季刊主編郭愛華(以下簡稱“郭”):
孔先生,您作為大公司的職業經理人,最後的身份是摩托羅拉總公司資深副總裁兼個人通訊事業部亞太區總裁,而且在您任上,摩托羅拉公司手機部在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的市場佔有率都是同行業中第一。您當時決定從那個位置退下來,是出於什麼考慮?
孔毅(以下簡稱“孔”):
有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我非常相信急流勇退。當時的摩托羅拉,只有亞洲的通訊事業部在真正的支撐著整個公司,歐美地區都在虧本。公司希望我能更上一層樓,升級作總公司的一些負責工作,但是我發現再往上走的工作更多的精力要花在business politics上面,將不得不與華爾街,媒體周旋。事實上,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會花在商業政治上,與商業本身和創新卻無太大關係。所以我當時覺得再往上走其實不見得是我所喜歡的工作。其次,我個性又不安於現狀。在以往28年的工作中,每2年都會換一件新的很有挑戰的事情做,不斷突破。突破以後,也不會留下,而是不斷更換,接受新的挑戰。我個人當時認為,在摩托羅拉內部,再往上走很難有新的突破。從2002 年初開始,我就想出來從零開始做,不再站在跨國公司巨人的肩膀上。
郭: 離開摩托羅拉,您覺得人生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孔: 最大的變化?這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來看。從工作方面來看,是我經營企業中最困難的時刻,我們的團隊在過去八年中,用不同的產品及不同的商業模式,向市場衝刺了五次,但都無功而返。所幸的是我們仍不氣餒,如今正在做第六次的突圍,所以從追求世上的成功來說,是有很大落差的。但是,從個人方面來看,這段時間是我最大改變的開始,事業上諸事的不順讓我省察了自己的不足。 E28操練我要謙遜,是提升我個人品德的工場。 E28也讓我從追求世界成功的上半場走進了追求人生意義的中場,希望下半場能比上半場更精彩。
郭: 您說“走進追求人生意義的中場,”能不能分享一下,在你看來,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孔: 衡量人生意義的標準是有沒有幸福感。所以,在談人生意義之先,我們必須要先講講幸福感(The sense of well-being )。幸福感是成就感與意義感相互作用結合後的一種實際感受。幸福感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人們做了自認為有意義的選擇後的結果。成就感是跟我們的人生中如何做事、建立事功相關的。人們常在工作和學習的活動中感受成就感。成就感不是來自對知識和物質的擁有,而是來自進步和希望的感覺。意義感則與我們人生中如何做人、處理人際關係相關。人們常常從家庭、關係、靈命中感受人生的意義。意義感不是來自於享樂和放縱,而是來自平安和歸屬的感覺。
郭: 人們常常有這樣的疑問,我們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可是,為什麼幸福感卻越來越缺乏?這個問題,跟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有關。
孔: 我們人類有一個與生俱來的渴望,渴望被認可,希望自己有價值。幸福感就是人類內心中對自己在世界上活得是否有價值的一種真實感受。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推崇的是物質,人們買品牌等等的奢侈品,去追求很多時尚的東西,其實就是為了藉此彰顯自己的價值,得人認可,讓人羨慕,從而使自己感到快樂。如果你不去追求物質,你就沒有那種被認可的感覺,你的幸福感就會降低,因為主流價值觀會影響到你感受幸福的能力。但是,物質帶來的金錢、地位和權勢並不一定能帶來幸福。很多人內心都明白這個事實,卻仍然選擇犧牲意義去追逐物質,結果就是幸福感的流失。這樣的悖論不僅在中國存在,歐美人也深感困惑。其實,幸福感是一種選擇的結果。這種選擇就是,你必須要放棄主流價值觀中對物質的推崇,遵循你自己美好、善良的本性去經營你的人生。我有一個幸福人生系列方面的講座,主題講人生的幸福感。 70億人口,沒有兩個人的人生是完全一樣的。人生在世時間不算短也不算長,人生的意義在於要獲得真正的長久的幸福感。
郭: 在您從事的工作來看,你的角色一直是領導者。您曾經說過一個成功的領導者須具備五個特質,歸納為五個“力”字,眼力、魅力、動力、魄力和德力。您能把這五個力闡述一下嗎?孔: 好的。我對於領導者有一個定義,是這樣的:A person influences others to accomplish an extraordinary purpose.一個影響他人以完成不尋常事工的人,從領導者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琢磨出領導者共有的能力和特質。首先,領導者是去做一件事情的,而且是一件不尋常的事情。去做普通的事情不需要領導人。領導者不但是去做一件不尋常的事情而且必須完成這件事。開頭再精彩再偉大,結果哪怕只差一點點而沒完成,都不是好的領導人的榜樣。其次,領導者不能是孤家寡人,一定要有跟隨者,也就是“他人。”沒有追隨者的領導人就不是領導人。那麼領導者與他人、與跟隨者的關係是什麼呢?不是命令,不是強迫,而是影響。影響靠的是激勵和感召(ethics),靠的是魅力(energize),而不是自己的老闆身份。此外,領導者一定要能執行。做的事情一定要完成。如果不完成,哪怕是做了百分之九十九,也不是一個好領導。做父母的在家裡扮演的也是一種領導者的角色。任何一個家長,如果能調教出不尋常的兒女,對社會有貢獻,那就是好領導。如果孩子根本不聽你的,你也就沒有辦法帶好他,孩子得要願意聽你的。領導者不是一種status(地位),而是他人心裡對你的一個看法。他們得要願意追隨你。另外,領導者要有眼力(envision),要讓人知道在往哪裡走。也要有方向感,要帶領別人朝一個特別的方向發展。小孩子不是給他吃、給他穿、讓他長大就好了,做父母的總是希望把他帶出一個結果來。同樣,一個領導者要能夠挑戰傳統思維模式,有長遠的理性思考能力,對事業要有夢想。領導者帶領別人去做的事情是一件不尋常的事,而要做不尋常的事,就一定會遇到一些困難,所以做領導的一定要有膽識,要能夠擔當和冒險。有重大損失的時候,別人可以垂頭喪氣,你不可以, 因為大家都在看領導。這時候你若能鼓勵人多走半步,這半步就是勝利,所以領導者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質。領導者也要有感召力,如果只有那麼三天的時間別人覺得你是在與他們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而第四天就不然了,你的所作所為讓人感覺是在為謀一己之私利,那跟隨者就不會再把你當領導了。領導者一定要能激勵人。這就帶出了領導的魅力。
郭: 魅力是不是天生的,很難學到?
孔: 其實魅力跟眼力一樣,是可以學到的。美國對領導者的調查中發現,最難能可貴的不是魅力,而是魄力。因為魄力是違反人的本性的,人性喜歡隨大流,避重就輕,推卸責任,遇到困難時就想躲,而魄力則相反,要有擔當。眼力跟魄力是領導方向的,動力跟魅力是管理方向的。舉個例子,孫中山就是一個極好的領導者。他的眼力使他想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國。他知道這事不能靠他自己一個人,就鼓動了一群人跟他一起做,陳少白,黃克強等,這時需要的就是魅力。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興中會的人等等都受到他的激勵,甚至願意為那個美好的願景獻出生命。那是多大的激勵?願意獻出生命!光激勵也不行,還得去做,就是武裝起義,孫中山不放棄,他執行,他用了十次革命來推翻滿清。那是什麼樣的膽識?那是要殺頭的。為什麼兩岸都尊敬他?就因為他有德力, 他所作所為不是為了自己做王,而是為了一個美好的社會理想。不是為了個人私利,而是為了國家,所以他被稱作國父。如果沒有他,我們現在有可能還在滿清統治下。再舉個例子,漢武帝也是一個極好的領導者。若不是他,中國領土現在只有一半,新疆、東北、西藏統統都不在版圖內。漢朝本來只會討好匈奴,忍辱負重,漢武帝的姐姐就被單于帶走了。他決定改變,一反傳統,轉守為攻,擴大領土,不再用城牆來守國。以攻代守,這就是他的眼力。他又有行動,派張騫出匈奴帶汗血寶馬回來,又啟用新將衛青霍去病,因為他們是騎兵。他的大業用的是新將而非老將李廣,因為他們率領的是傳統的步兵。就因為他,全世界人都稱我們為漢人,因為他成就了不尋常的事。概括地來說,領導者要做一件不尋常的事情,要與他人合作分工,用魅力吸引別人,而不是威迫或命令,要有膽識有魄力,有眼力。眼力就是能夠見所未見,所作的事情是要顛覆以往。這眼力是可以訓練的,我有一個講座叫做智慧的學習者,就是培養眼力的。我相信教育的至終目的是啟發學生自我學習的動力及能力,使他能夠終身學習。學習不止於獲取知識和技巧,甚至都不限於能夠解決問題,而是要能夠在學習後改變提升自己,並進一步充實人生。學習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眼力。眼力需要人的獨立思考能力、直覺判斷能力、宏觀思維能力和跨越領域能力。這些能力都是可以訓練的。魅力是能將心比心,帶領一批人。不光對屬下有魅力,也要善於結交各方面的人脈,有很強的感召和推動力。動力是要行所未行,做事有條理,有管理能力,有判斷和決策力,能分清緩急輕重,還要能不停地修正。魄力使勇者不懼。敢於帶頭並且承擔後果,敢為別人所不敢為。做事不按牌理出牌。一個領導者的下面總有幾個個性很強的下屬,有問題的時候只有他能擺平。這都是在魄力範疇內。有魄力的人有時也會因太過自信而變得驕傲。所以做好領導一定要有德力。德力最重要,因為德行天下。一般好的領導者都是好人,樂於助人,有一個憐憫的心,但容易被陷害、被欺騙。儘管如此,他仍然寬宏大量,相信別人,不記恨別人。說到領導者的責任,好領導和壞領導最大的差別在於,一個好的領導所作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一個共同的整體的目標,才能贏得眾人長期的信任,不謀私利。他雖然常受害,但也常有貴人相助。魅力能吸引人。魄力則擊中要害,敢於決定。德力能贏得人的信任。
郭: 魄力能學到嗎?
孔: 這個比較難,這是跟你的個性有關的。
郭: 哦,那如果一個領導有魄力,但是在魅力上有問題,有困難處理好人的關係,這種情況有救嗎?
孔: 有。因為領導的成功取決於綜合的力量,我們聽過一個水桶原理,一個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一塊板子。事實上有些人很有魄力,卻常常會在魅力方面欠缺一點,所以大企業常常會有CEO和COO。這兩者個性上是有區別的。一般CEO需要有有眼力,也就是策略的領導力。 COO則更有魅力,也就是能夠激勵人,懂得授權,能把你的屬下變作人才。但是這兩個人都需要德力。魅力能吸引人。魄力則擊中要害,敢於決定。德力能贏得人的信任。關於領導力,我在璀尼西有一系列的培訓課程, 其中有一套課程叫做《企業論》精英班。這套課程以我自己在企業中的真實案例為切入點,通過經典案例,帶出實用原則,幫助聽課者結合自身企業的情況進行應用和操練,目的就在於幫助企業家實際解決瓶頸問題,建立和提升領導力。
(未完待續)。
孔毅先生資歷:
璀尼西企業管理諮詢(上海)董事及專業講師。
E28上海毅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科技有限公司(E28 Limited)創始人,現任董事長兼CEO
1995-2002,Motorola個人通訊事業部(PCS)亞太區總裁
1991-1994 Motorola半導體FSRAM 事業部總經理
特別獎項(Special Awards):
1984被Intel 授予”iRAM”之父稱號(Father of iRAM)
1987 “Best Paper Award”from IE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