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華

— 讀班福德《人生下半場》
人人都在身不由己地追逐著一個成功夢,那完美的事業和圓滿的家庭。或許你領導著企業,天天都在忙於商業策略及其運作;或許,你在職場打拼,日日都要面對工作壓力和人際關係的協調;打拼之外,你還要經營成功夢的另一個重要一面,你的家庭。或
許,你就是那個在背後專業經營家庭的人。無論你是誰,在日日操勞於生活的時候,有沒有叫過暫停,問過這些極為重要的問題:這一切又都是為了什麼?
都有什麼意義?你的存在只關乎你自己?關乎你的家庭?你身邊的幾個人?還是關乎整個社會?甚至全人類?從造物主那裡,你得到了什麼才幹?你想要如何使用你的才幹?你的才幹與社會與全人類連線了嗎?發揮你的影響了嗎?

當英國著名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 在那裡發出喪鐘為誰而鳴的思考時,他在別人的喪鐘聲中聽到了自身與他人的連接,因為同為人類,每一個人的離世都意味著把他與你連為一體的那個人類總體一個部分的失落。 John Donne 意識到那個人的靈魂和自己的靈魂通過人類這個整體的族群緊密相連。既然同為一體,你為他和為那些與你共同組成人類整體的芸芸眾生又做過什麼?他的離世是否也意味著一部分的你跟著離世?那麼喪鐘是為他而鳴還是為你而鳴?那個人靈魂的狀態是不是在終極的意義上與你相連?果真如此,那麼你在世上的意義真的就在於追求自己一身的安樂嗎?
事業和家庭都很成功的鮑伯班福德有一天向自己叫了暫停,開始了對生命的省思。之後,他的生活由追求成功走向了尋求意義,且走向了更大成功。這次暫停的一個副產品就是一本暢銷書Half Time,中文譯作《人生下半場》。
其實,這個譯法有點誤導,英文本來的意思是中場休息。球賽中的中場休息是為了縱觀全場,用來調整和計劃下半場策略和目標的,所以也許更好的譯法應該是“中場省思”。譯者的用意也許是為了突出中場省思對下半場的影響吧,用心雖良苦,但也的確縮小了讀者群,不經意之間,把人生中場前的很多朋友輕輕錯過了。
其實這本書對年輕朋友的指導意義絕不可輕忽。
一個球員可以經歷無數次的球賽,和中場休息,但是每個人的人生中場省思卻只有一次機會。如果我們不從別人的中場省思中得到一些總體性的方向性的啟發,就會花不少的冤枉時間,甚至有可能浪費掉這珍貴的時段,蹉跎掉人生的下半場。事實上,班福德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使他的中場反思極具指導意義,不僅對他自己的人生,也對無數讀者,因為他的一生經歷豐富。拿起書來,我自己又有一點惴惴,因為英文的副標題是From Success to significance(從成功到意義)。這書的目標讀者群是成功人士?我……但是看完以後又感嘆誰要是因為這個原因錯過了這本書的話,真是更加可惜。

其實這是一本對所有人都非常合宜的書。它不只能勵志,它能摸到你的心。你在讀的時候會讚歎作者的智慧,會為他能夠從成功走向意義而歡欣,更重要的是,你會清楚地看到他生命的源頭在哪裡。

我決定讓14歲的兒子來讀。人生沒有預備階段,我們每一天都在活著自己有限的日子,我告訴兒子,You are young, but don’t get it wrong. You are not preparing for a life. You are living your life.(你雖然年輕,但是別搞錯了!你不是在預備生活,你就在活你的日子。)如果每個人都能像班福德那樣在11歲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天賦恩賜是什麼,整個的人生可以少走多少彎路?那古老的智慧告訴我們,不知不覺中,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嘆息,轉眼,我們便如飛而去。所以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如果能夠了解自己的恩賜,早早規劃人生,前半場就可以過得很輝煌,中場和下半場就能夠更有意義。

從班福德的生命故事中,我希望兒子能夠看到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是,班福德有自己根深蒂固的價值觀,而且從來沒有為了成功或任何別的東西犧牲過他的價值觀。這價值觀來自他生命的源頭,造就了他上半場的精彩、中場省思的果效和下半場的意義。

班福德的個人經歷無法複製,但是我相信他用自己堅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的剖析、對人生的註解、對生命的建造確實對每一個讀者來說,都會開卷有益。鮑伯班福德有一個心願:讓那有明確人生目標、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從社會舞台的暗處走出來,把自己鹽和光的能量發揮出來,影響別人,建造社會。他認識到這是一股非常強大的能量,能夠影響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每個人。有一個超級鏈接能夠連接這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

你,連上了嗎?

郭愛華
2011年1月
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