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珍
孩子有問題是父母和老師沒有教對,或者說沒有引導對,你認同嗎?一個人是否成功不在於他的知識多寡,而在於他的領袖魅力、毅力和紀律,你認同嗎?我們的孩子生存的世界肯定跟我們的完全不一樣,你認同嗎?日前,《共同關注》談到北極冰山的溶化,有一組非常可怕的統計數據。這50年來冰山溶化的速度遠遠超過前1500年,現在的北極已經不是白茫茫一片,而是綠意盎然,很多地方都長草了。北極和南極一直是地球的空調,地球的暖化是人類即將面臨的一個大災難。這個時代,大自然的變化速度快到無法想像,科技等各方面的發展也迅猛非常,凡事都發展得非常地快。我們的孩子就生活在這樣一個什麼都是最快的時代。
作為家長,必須有這樣的認識,孩子們和自己成長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也一定要調整對孩子的教養態度,否則就會只關注孩子的分數。當孩子回來說:“媽媽,我考了55分”,媽媽的臉色就會立刻變。除非家長的認知能夠改變,能知道這55分代表什麼,才會用更合理的態度和更好的行為方式來與孩子互動。
關於成功父母的標準問題,一向是眾說紛紜。我認為成功的父母是能夠清楚教養價值觀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不是最近很有名的那位“狼爸”。他培育了四個進入好大學的孩子,但是他是不是個真正成功的父親,要從對他孩子的訪談來判斷。我常常問很多的父母:你期待自己的孩子將來怎麼樣過日子?你期待別人怎麼評價他/她?聽到的回答不一而足:快樂、自信、負責任等等,但是又大都很相接近。如果把這些答案整合在一起,就與一個目前我們國家很火紅的詞有關,就是幸福感。
現在很多人都在談幸福指數。我們希望孩子又快樂又自信,希望他成為一個自我滿足和感覺幸福的孩子。我個人定義成功父母的標準是:
第一,孩子感覺一生都很幸福。第二,父母和孩子永遠都有話說,也就是說父母和孩子有美好的關係。去年我到北京去開會,我的大兒子在北京上大學二年級,他到機場來接我。在機場出口,他張開雙臂,把他的媽擁在懷裡。那一霎那,我幸福嗎?哇,好幸福啊!一個一米八五的大帥哥,願意在機場的眾目睽睽之下擁抱一個老女人!我當下的感覺真是好幸福。他幸福嗎?他也很幸福。雖然他讀書不在我身邊,但我們常常通電話,感覺我們之間的關係沒有斷掉,仍然可以互動。
上海曾經對中學生作過一個調查:“當你們人生遇到難處,在學校遇到困難無法解決的時候,會和誰討論?”94%的答案是和同學、朋友討論!緊接著的問題是:“為什麼不和父母說?”幾乎所有的回答都是:“因為和他們說沒有用”!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的孩子從出生起就最喜歡和我們說話,從小嬰兒的咿咿呀呀到幼兒園的哇啦哇啦,可是我們做父母的又常常是怎麼回應的呢?“去去去!”“我在忙,煩死了!”當孩子來,你叫他去;再來,你又叫他去。來來去去之間,他就開始從這個來去的小經驗中接收到一個信號:“我是不被父母接受的。”
這其實是一個父母說話的智慧的問題。孩子需要知道的是事實,可是我們常常不把事實告訴孩子,常常不對孩子說真話。想像一下,如果你是爸爸,下班回家剛進門。孩子看見你回家就興奮地跳到你面前,可是你工作了一天實在是很累了,就說:“去去去,不要來煩我!”是孩子真的很煩嗎?不是。
事實是,你實在是很累了。但是,傳遞給孩子的信息卻是:“煩死了,快走開”。結果孩子領受的意思是:“我是一個很煩人的小孩。”作為爸爸,你真的覺得孩子很煩嗎?不是。在你很開心、體力也很好的時候,你會不願意和孩子玩嗎?所以,要學做智慧的父母,換一個說法:“寶貝,爸爸真的好累啊,你能不能讓爸爸休息半個鐘頭,然後,我就去找你,陪你玩,好不好? ”孩子聽到這話,得到的是什麼訊息,心中是什麼感受?第一,他知道爸爸累了;第二,爸爸不是覺得他很煩。但是,我們做父母的常常做錯事,結果,孩子在生活的點滴積累中,得出一個結論,跟父母說事情沒用,而這恰恰是我們最不想要的。所以親子之間關係很重要,但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是今天我們要談的重點,那是另外一個話題。我們今天要談的是如何讓孩子一生幸福。
現在的孩子走入學齡期,就開始不幸福了,他的笑容就慢慢地減少了,創意也漸漸地不見了。我的朋友家裡有一個三歲半的孩子,名字叫Happy。每天早晨happy搬一個大白板到客廳畫畫,邊畫還邊唱歌,他真是Happy,真是開心啊。可是孩子能Happy多久?等到他進入學齡期,他就不Happy了。他的想像空間、他整天和你巴拉巴拉講話的熱情、他很多的色彩、畫出來的很多故事等等,進入學齡就沒有了。我們都會覺得好可惜,但並不覺得很嚴重。可是,這件事情其實關係著孩子一生的幸福,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一樣。有四種現代人呈現出來“幸福”,我們會是哪一種呢?
目前競爭攀比的社會中,人們多把成就當幸福,我們稱它為“溺水式幸福”。什麼叫做“溺水式幸福”?一個人掉到水里,他的反應一定是掙扎,掙扎著浮出水面吸一口氣,如果沒有人救他就又沉下去了;再掙扎著浮出來,短暫的呼吸後又沉下去。把成就當成幸福就是一種“溺水式幸福”,因為這種幸福感是非常短暫的。就像一個孩子考了90分回家,媽媽很高興:“寶貝,真棒。”
但是接下來繼續說:“下一次考100分嘍。”孩子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得90分的快樂,已經在想下一次100分的目標了,等孩子考了100分,就開始鼓勵他做班長。人就是這樣,得到的東西看都不多看一眼,不去想90分是怎麼來的,不去看孩子100分的興奮,馬上又給他一個新的目標,這是把成就當幸福。
成人不就是這樣嗎?有了一部小車不好好享受,看著別人的大車非常羨慕;好不容易買了一個一室一廳的小房子,馬上想的是二室二廳的多好,眼睛永遠盯著將來更高的目標。追求未來不是錯,可惜的是沒有享受現在,不去享受現在,幸福感就沒有了。把成就當成幸福就叫做“溺水式幸福”。這是在掙扎,到水面後短暫地呼吸,然後又沉下去了,請記住這個溺水者的畫面。
現在有很多的孩子把享樂當幸福-這就是第二種:“成癮式幸福”。當父母憂愁孩子上了某種癮,例如看電視、上網、或者更糟糕的毒癮等等,孩子就是把享樂當幸福。
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因為他覺得現實太痛苦了,他要躲到一個自認為是享樂的環境裡,什麼都不要管,只要短暫的享受現在,快樂就好。所以只要牽涉到癮這個字,他裡面其實真正的動機就是要逃避,因為現實是他不願意碰的,又對未來沒有目標,所以他要躲到一個地方讓自己舒服有幸福感。
另外一種,是把解脫當幸福,這是很可憐的,我們把它叫做“跳樓式幸福”,今天我們的孩子就面臨這樣的災難。我女兒考上重點高中就讀,在高一的一年裡,兩個學生跳樓,一個高二,一個高三。其中一個跳樓的學生已經保送清華大學,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樣的孩子把解脫當幸福?我們相信背後
都有故事,學校認為家庭教育有問題,家長指責學校教育不對,但不管兩邊怎麼爭論不休,犧牲的還是孩子,兩件事情發生之後,女兒回來跟我談了很多,她有很多感觸。在了解學校處理方法的同時,她覺得沒有什麼事情能比生命更重要。她跟我說:“媽媽,我已經看到了中國頂尖的孩子是什麼樣了,他/她們的頭腦真是嚇死人,我有一年和他們一起求學就已經夠了。”於是她決定轉回原來就讀的民辦中學。女兒說,不想把所有的時間只花在讀書上。她一回到原來的學校,就參加了學生會的競選,現在是學校中文部的學生會主席,參與許多活動的策劃與執行,她的求學生活中,不只是讀書一件事,看她忙碌充實又有成就感。現在有多少孩子把解脫當幸福?尤其每當一些優秀的年輕生命流失,令人不勝唏噓,這是我們最不願看到的一種。
第四種類型的人,無論是現在還是在未來都認為自己是幸福的。有兩個重要的關鍵,這種人既能享受現在,又能積極追求未來。也就是說他對現在擁有的很開心,他也永遠有目標。他是積極的、陽光的、正面的。最重要的是,他能夠享受現在。能享受現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有一位叫做NICK的名人,天生沒有手腳,可是他說,如果我每天想的都是我想要有手,我想要有腳,那我永遠會失去現在所擁有的,因為我每天想的都是我不可能有的。
所以如何讓孩子能夠欣賞他現在所擁有的,又能享受在其中,是很重要的。無論他內在的品格、聰明
才智或外在的長相和物質,只要是屬於他的,都是獨特的。目前很多父母因為孩子少,供應孩子充足到一個地步,給孩子什麼東西他都不珍惜,總想要更好的,那麼孩子永遠不能滿足。所以真幸福的人是既能享受現在所擁有的,也知道有一個可以積極追求的正向目標。當然追求什麼, 會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而不同。如何引導孩子,我們還可以有更深的思考,做進一步探討。
我們的孩子如果能夠滿足於現在所得到的,享受現在所擁有的,又能夠追求自己的目標,他就生活在真幸福裡。作父母的一定要相信, 只要孩子有滿足感,就會有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想往哪裡去,能夠既珍惜現在,又有能力有興趣的追求未來嶄新的目標。難道這不是每一位作父母的最大期待嗎?
你的孩子呢?他幸福嗎?
參考書:
1. 父母效能培訓手冊,鍾思嘉,世紀出版社2. 發展心理學,林崇德,東華書局(比較大部頭,學術類書)
3. 六A的力量,麥道衛,江西人民出版社
4. 兒童愛的五種語言,蓋瑞巧門,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5. 為孩子立界限,約翰湯森德、亨利克勞德,海天出版社
6. 生命教育雜誌,育合科技
7. 讓天賦自由Ken Robinson, Lou Aronica, 謝凱蒂翻譯,天下文化出版(台灣)
8. 愛學習會學習能學習,鄭委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9.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Daniel H. Pink, 查修傑,大塊文化出版(台灣)
作者介紹:
沈美珍, 一位將全人關懷與發展信念投入企業/職場/家庭/社會,20年樂此不疲的專業工作者
資歷
2010-現在 璀尼西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CEO前中芯國際半導體公司心理咨詢部門創始及負責人(2004~2009)
通過中國國家一級心理咨詢師考試美國愛家協會N.A.授証講師暨婚戀情商輔導員
2009獲中國紅十字總會授予志願者之星榮譽稱號暨獎章一枚(因參與512地震救災事宜)
專長 企業內部危機處理企業主管團隊/領導培訓企業員工成長教育訓練職場、家庭婚姻、個人成長心理咨詢
家庭: 結婚21年
育2男1女